蓝文婷、罗建平: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发布:基础教育科研网日期:2022-11-18浏览次数:650次字号:增加正常减小
  研究生教育是建量教育体系和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加快研究生教育型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国建的重要措。我国正从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转变,研究生教育因其培养一流尖的专业人才、高缺人才等特质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关注。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规模与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研究生教育国化程度依然著偏低。在校研究生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量保障中的地位缺失十分重。在线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基本没有真正意上的相关程。当前,高量的研究生教育站在了建设强略的力点,并成为实现民族大复的新代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展第十四个五年划和二〇三五年景目的建》明确把持以人民中心十四五经济社会展必遵循的一重要原好人民意的教育,是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述的重要内容,是以人民中心的展思想在教育域的生。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研究生教育意度调查生主体地位,提升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意度的重要措。

 

  1

  文献回与研究问题

 

  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高校意度展开了研究。秉林等人发现学生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学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期望实际满意水平之存在明差异,整体上男星等人发现全国本科教育意度指数得分中有升、趋势向好,本科教育意度的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周文等人发现研究生的意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研究生群体的意度呈均衡化趋势等人发现学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意度高。肖敏等人发现院校的管理服、精神培养境,包括学、就与心理咨其学具有正向影响。李明磊基于意度调查发现硕士生培养程中生直接效的关要素包括导师、学校管理、学校服,关键过程要素包括程教学、科研投入、程效果、指效果等。汪平等人发现女性博的意度著低于男性。文静认为就学习满意度而言,人与人之的影响力度大于物人的影响力度,大学的、学大程度地献于学习满意度的形成。威聚焦于高校学生院校意度的量及影响因素,发现高等教育市化的趋势将促使高校管理者采用消者至上的服理念。

  有有关高等教育意度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个主开展的,尚少全国范研究生教育状做全面分析。本研究此提出以下研究问题:研究生角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哪些成效?面哪些挑?下一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

  数据来源与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意度调查涉及高院校、本科院校和研究生院校,每个段分包含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本文将针对研究生教育学生意度调查结果展开研究。 

  

  (一)理模型、量及

 

  本研究延前两全国高等教育意度调查,参考国内外大学生意度相关研究,以及全面量管理思想和意度测评模型的设计理念,从教育期望、教育量感知、教育境感知、教育公平感知、教育意度五个研究生教育意度展开研。研究生教育意度理模型见图1   

 

  全国研究生教育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度调查和背景信息调查两部分。意度调查主体部分共包含45单选题7道多排序3道开放,内容覆盖教育期望、教育量感知、教育境感知、教育公平感知、教育意度五个度。其中单选题选项采用李克特七点量表,使卷填写者能更好地行区分,防止极端选择导统计偏差。学生的背景信息包含,单选题,内容涉及个体学特征、家庭背景、自我判断和毕业计划等。

  1研究所教育意度量指标维度,其中一5,二15。通描述统计著性差异算、性分析等方式对调查结行整理分析,以期尽量全面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意度状。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及测评要求,采用 PLS方法行模型验证检验。高等教育意度指数的算,包括度(潜量)指数和具体题项显变量)指数算。通 PLS模型行模型估,得到学生的高等教育意度和相重之后,就可以加权计意度指数。高等教育意度指数采用百分制表示。将潜量中各显变量的一化,方程可

   

  其中,yi是学生意度的量指wi是各个量指标对应重,k意度量指的个数。 

  

  (二)数据来源与本特征

 

  研究生意度调查在学校面采用等距抽法,在每所置研究生院的普通本科高校抽取80毕业研究生和40名研究生教。全国共抽取127所研究生院校及其即将毕业9996名研究生,回收有效9871份,有效回收率达98.75%。其中,男性4464名,女性5407名;部地区4254人,中部地区2916人,西部地区2701人;双一流高校1509人,B高校314人,一流学科建高校1369人,非双一流高校6679人;9377名,博士494名;学学位5049人,专业学位4822人;全日制9511 名,非全日制360名;跨学科2631名,本学科继续深造7240名;人文社会学科4025人(含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自然科学5846人(含理学、工学、学、医学)。

 

  3

  研究生教育意度的基本

 

  调查显示,全国研究生教育意度高且与入学前的教育期望基本一致,教育意度最高,教育意度最低。意度在学校属性与学生属性上存在著差异:在地域上,部地区研究生的最多;在学校型上,双一流高校学生意度更高;在学段次上,博士研究生更意学科研,士研究生更意日常生活和就

 

  (一)意度高,教育期望与意度基本一致

 

  基于构方程模型,我们对教育期望、教育量感知、教育境感知、教育公平感知、教育 度五大算得分(百分制)。其中,意度得分最高(81.16 分),其次是教育期望(79.98 分),教育期望与教育意度得分较为一致,明研究生教育体上并未学生失望。随后是教育量(79.83 分)、教育公平(77.32 分),教育境得分最低,75.02 分,比最高的意度低6.14 分。在分指中,人才培养分数最高(86.03分),教教学其次(84.01分),最低的三量(72.43分)、学校源(72.61分)和学校管理(75.31分)。

  整体而言,学生们对国内研究生教育及所长较为认可。有90.37 的学生向于首国内研、83.92 的学生愿意推荐友跟从导师读研、 82.68%的学生毕业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表明学生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可度和导师满意程度高,专业并未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对专业习得的可和对专业相关就前景较为肯定。

 

  (二)教育度最意,教育度最不

 

  根据学生在每个题项选择的比例,筛选出研究生最意的10 个方面,由高到低依次:校园安全、与导师的关系、增国家的信念、 专业指引、挑自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努力学的氛、疫情整、导师针对性、学校数字化建。其中,有六属于教育度,四属于教育度,可于教育境, 研究生教育量更意,其中尤其校园安全、导师、教学科研、整等方面意。得关注的是,学生别认可学校的学、科研工作、教水平、基础设施、校园文化(排名前五)。

  研究生最不意的10 个方面,由低到高依次:国交流与合作、教学内容与国家需求接、毕业成果要求跨学科学访学活校友留学生待遇实验践任交叉学科学条件其中有三属于教育属于教育明研究生教育境的不意程度高于教育其中交流合作教学内容毕业要求学校跨学科公平等最不

 

  (三)研究生意度呈高西低

 

  区域教育展的不平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国家一直想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教育意度在区域之著差异,整体呈高西低的状,其中部高校的研究生意度高的选项最多,主要体于其学校的硬条件与意度高;其次中部高校,尤其是对专业、教、服信念的成效可高;西部高校研究生的意度大部分都著低于中部和部。表2 研究生意度的区域比情况。

   

  由表2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部研究生教育的各项设设备的条件、教育平台源等硬件整体比中西部更好,学生的意度更高,其中部与西部的差距更加明。同,中西部高校学生的意度也有高于部高校的地方,中部高校在家国情怀培育、学研究能力提升、对导师和本专业工作前景的可上做得更好,学生的答分数著高于部,西部高校学生在毕业后想从事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意愿上的答分数也著高于部学生。 

 

  (四)双一流高校学生意度

 

  一流人才是双一流的核心,特是拔尖新人才的培养,而拔尖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于研究生教育段。当下,各层级双一流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政府、高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本研究发现,在双一流高校就的研究生与其他高校研究生意度存在著差异,整体上双一流高校学生意度高。表3研究生意度的学校比情况。

   

  由表3可知,在校、基础设施建、教学科研的源平台等方面,双非高校学生的答分数著低于双一流高校。但是,在某些方面, 也存在双非高校的研究生意度更高的情况,例如专业前景、堂、能力提升、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可等。初步分析,受生源和建设经费束, 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硬件施等建薄弱需要加双一流高校更需注重与秀生源和高社会期望相匹配的师资队伍的建和教学量的提升。

  得注意的是,然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意度双一流高校学生意度更高。但在研中,关于国家/省双一流设带来的益,学生感受并不足。剔除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剩余学生中58.81%明显较多感受到双一流设带来的益(7 分制中6 分以上)。在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道路上,我国研究生教育任重道

 

  (五)博士更意学科研的收士更意日常生活和就帮助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研究生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突出的明特色。整体上,研究生教学科研的意程度不高,主要不在于认为读研期践/实验少、专业教育中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学或研究少。在不同学段之于培养目和培养方式的不同,博士研究生的意度与士研究生也有所区分。表4研究生意度的学段比情况。

   

  学段行区分后,发现,博士研究生科研上的收感知更士研究生学校的日常学生活和就帮助上感知更多。此外,士研究生的学研究力比博士研究生更小一些, 五唯的感受和身不端的行感知也更少。据调查,学生也希望能加大科研投入,增科研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科研和学习资源,加强实验室和研究生公室的管理,更新与增加科研设备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境和学

 

  4

  研究生教育的态势向好

 

  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扩张量提升,国家和社会展的献日增加,学生研究生教育意度高。在与国家和社会较为关注的相关问题中,学生实际与国家和社会需求存在多契合,例如学生的收生关系、服国家需求、破五唯、学不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展、非全日 制研究生教育的展等。从研究生教育意度中可以看到研究生教育相关域中令人可喜的状。

 

  (一)自主学能力提升最多,新能力要加

 

  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好的能力能帮助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实现自我价,在工作生更多社会价经过研究生段的学,由高到低排序,学生们觉得自己的自主学能力、践能力、逻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排名前五),得自己的任心、主性、坚韧、集体意规则得到了很大提升(排名前五)。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体了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近平总书记 批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新人才、提高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展、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要求着力 研究生践能力、新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从学生们认为 升最高的能力和意看,新能力的培养一步加,但自主学能力、践能力、逻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能力、任心、主性、 、集体意规则等的提升研究生更加有底气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建实现民族大复中去。

 

  (二)学生对师师风认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任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素影响着研究生教育量。近年来,以导师老板榨研究生打工引例的生关系极端化事例屡见报端,引不少关于研究生生关系的面社会舆论。本次调查对此特关注,然而果表明,整体而言,与 导师有关的意度得分都比高,例如与导师的关系、导师专业指引、导师针对性等,学生也反映身很少出现类导师奴役学生的象。关于对师师风的看法,学生与教达成一致,在教师满意度调查中,教自身也十分 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认为学校里尽的老多、教学水平高。

  经过研究生段的学,教水平入了学生别认可学校的前五名。在被导师让你做科研/打工的事情多,有67.64%的学生选择少。有意思的是,在性别对比中,女生与导师关系更好,即与导师关系更意、更愿意推荐友跟从导师读研。可,在本高校中,生关系劣、科研榨的象是少数。当然,尚未得到100 意回答是存在一些不良行须严厉遏制,防微杜,不可不良气有抬

 

  (三)注重培育家国情怀更关注 “卡脖子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局,国内外境日,国上全球治理格局正在生深刻整,国内经济社会展日新月异,各域各行需要更加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我国急需培养一大批拔尖专业人才,尤其是与国家展需求密切相关的、直接服国家特殊需求的如法律、医学、网安全等高缺人才,更好地在国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内助力经济社会展,实现民族大复

  本次专门设置了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需求合度的相关问题。从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看,研究生教育需一步加与国家略需求合的密度。调查问卷中,研究生教育增了你服国家展的信念得分高(6.22 分),在所有目中位列第四,有92.44 的学生选择了增信念。然而,研究生教育的内容涉及国家重大需求(如解 决卡脖子问题)的多得分低,5分,在所 目中位列倒数第六,认为涉及很多的学生39.41%。

  研究生教育更加近国家展需求,学生也不再是盲目追随大流选择专业,更多的是从自身出 时结合国家与社会展需求,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在研究生专业时,学生认为最需要考的是自己的趣、学优势专业、容易找工作、国家 需求、科技展的需要。

 

  (四)五唯与学不端的象感知少

 

  202010 月,中共中央、国院印了《深化新代教育价改革体方案》,破五唯 “四个等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同,近几年中国多所高校、公众人物相卷入学造假事件引了社会研究的担。在教师满意度调查中,教师认为破五唯不易,文和称更是成为压在教身上的两座大山。

  然而,于社会舆论较为负面的五唯和学不端的行,学生反映身很少出现类象。在被你能感受到学管理中唯学/唯称/唯帽子/唯文/唯目等,有29.75%的学生不清楚,38.62 选择了少,平均得分4.07 分,在所有目中得分倒数第四,其中医学、哲学、史学、工学、理学、法学专业的学生五唯感知相高一点,但均未超4.5分。在被你感受到身不端的行问题时,有90.86 选择少。可,研究生教育整体好,学生群体中唯数量内涵和学不端的象是少数,五唯 主要由教承担,尚未移到学生身上。

  此外,在双一流高校大力引高学、有 “帽子师资的同,教的行政职务称和学了学生最不在意的三内容,教是否真正关心学生、研究能力、思想品好是学生最在意的三内容。所以,双一流在追求科研成果数量和高大上的同,更需要一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需求。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整体意度更高

 

  有研究中,学者们较多担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效果与量,但调查 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整体 度更高,更加享受学校的源和平台。此次调查中, 学位研究生有5049 人, 学位研究生有 4822人;全日制研究生 9511 名,非全日制研究生360名。

  调查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意事项显著多于学学位,学学位研究生在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程内容的学前沿性上更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用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我国公共生等域高水平、高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迫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展方案(2020—2025)》提出,国家将围绕国家重大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增一批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占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依据意度调查可知,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在学能力、学前沿性、学术规范性等方面针对性地有所加,吸引更多的学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模的基一步提升量。

  ,全日制研究生认为科研任更重,非全日 制学生更加享受学校来的各类资源,意度 著高于全日制研究生。《关于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一步做好非全日 制研究生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管理、就业权益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 确保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工作等方面都能实现同等待遇。十四五期,教育部提出完善服全民身学的教育体系,多渠道身教育源。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上是一种提供学位教育的身学有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十分依全日制模式,社会、高校、教和学生四者非全日制教育的知不同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效果和量不尽人意。但从本轮满意度调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从非全日制学益良多,意度高,并未发现学校里存在明源偏向甚至歧象。

 

  5

  研究生教育面峻挑

 

  深入了解学生研究生教育的意程度及其背后由,调查设专项选题与开放研究生意度开放的回答文本行近义词归纳分析, 例如帮忙”“帮助”“”“等近义词统归纳 ,最制成 所示的研究生意度开放键词词2可看出,学生”“学校”“研究 ”“”“科研”“管理”“工作”“”“”“ ”“”“”“等成研究生希望研究生教育改的关键词。客观题意度得分的也与开放回答情况较为一致,其中,研究生教育就、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学校管理、国交流与合作等不尽如人意,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一)就学生最大

 

  业问题毕业要求成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也是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需要着重关注的域。研究发现,学生在校期感受到最大力主要来自于就前景、毕业要求、实验/研究、同辈竞争、 (排名前五)。不如此,在本轮对本科生的意度调查中,就前景在力排行中位居榜首,就 自本科段以来持学生的最大力。

  随着多年来研究生模的持续扩招,加之教育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的劳动力市需求下降推出的士研究生招政策,研究生的就前景愈加峻。与此同,研究生展开学科研工作需要注大量精力,毕业是学生付出后希望收的目 是否能毕业研究生来与同学比的心理力、家庭期望的力、也会影响到就状况, 故而予学生很大力。

 

  (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需得到更多重

 

  跨学科研是较为象,在此次象中,有26.65%的学生在就的学科与上一学段就学科不同。于跨学科深造的研究生,意度得分比在同一学科继续深造的学生略低一些。学校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上可有所区分,尤其关注跨学科深造的研究生的学情况。

  而言,在跨学科研或博的研究生意度更低,他并不向于选择国外研,也不如本学科深造的同学喜学校和所学专业。在教教学上,跨学科研究生更不导师和教程内容的学前沿性、实验践条件、学和个人能力提升,认为导师让做科研更少、身不端的行更多、更不想从事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在学校管理上,跨学科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场所、就帮助、国交流与合作、疫情期学校的程及教学整安排、数字化建奖项源的取等意度著低于同学科深造研究生。可能有学生自身的适原因、导师的教育教学原因、也可能是学校培养模式不合适造成的,不何种原因,都需要在研究生教育未来展中得到重

 

  (三)国交流与合作不能足需求

 

  交流与合作是新代大学的一重要新能,推研究生教育的国化有助于国化人才的培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送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国家相关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调查显示,研究生们认为学校源存在三少:国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少、访学活受益少、校友 益少。其中,研究生交流与合作的意度在度中的得分最低,40 的研究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参与国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少,比本科生更低(30%的本科生不意),国交流与合作自本科以来就不能足学生需求,而研究生交流的需求更大。2021 年3 月,教育部、政部、国家展改革委合印的《双一流成效 法(行)》将交流合作价要求, 突出国交流与合作的效与影响,体出国家 高等教育国影响力成效的迫切需求,也从 面体交流与合作在提升高等教育量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段的国交流与合作不能足研究生需求,更不能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同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的交流访学活也有所受限,在后疫情代,研究生教育如何面新的国势值得高校深入探索。

 

  (四)学校管理改革呼声高

  学校管理渗透于学生学生活各个方面,任何一研究生群体都能切身体到。调查结示, 学生们对学校管理有多不学校管理改革的呼声非常之高,认为学校的就导对学生帮助小、学校毕业规定中关于表的要求有点高、后勤管理工作不好、留学生的支持可再整。

  调查中,学校管理是被学生提意最多的域, 占比超20%,学生主要表达了学校后勤、服、行政工作、追求形式、人等的不。例如, 在后勤方面,学生们纷纷指出食堂菜价高、吃、不生,宿舍管理不适合研究生作息;在服学生方面,行政教工的服理念有待增、要真心关心学生、范和化工作流程、提高人;在政 策制定方面,少一些形式主、多做事、完善管理制度、通知要及准确;在管理团队方面,少一些官僚作、加强领导才能。

  意度低的学校管理状暴露出高校内部治理的不少问题,服学生的理念弱、工素低、形 式主多、工作效率低、官僚作风强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构。要完善治理构,高校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管理面, 需要一步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性和同性,突 出治理效能,推高校治理代化。

 

  6

  策与建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意度调查新增了研究生教育部分,化了调查方式,大了调查样本,示全国研究生意度高,教育期望与意度基本一致。整体而言,研究生教育展有成效也有不足。此提出以下策与建

 

  (一)以学生服务为宗旨提高管理水平

 

  意度调查可知,学生学校的管理服最大,明确反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形式化和官僚化。此,学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中,要提高学生主 体地位,以全心全意学生服务为学校管理宗旨。一要建立学生反馈监督机制,通学生的意渠道,建学生代表团队参与学校管理,明确定反的接受、答复、解决时间,建立意馈评分机制并入部考核;二要化各行政管理流程, 学生担,提高管理效能,做到有学生服之心,有学生服之能,有学生服

 

  (二)以服国家核心展交叉学科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国家经济社会展的重要驱动力。社会需要的人才生了化,高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作出反2021年1月,交叉学科门类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集成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两个一学科,体出国家交叉学科展、关核心技突破、相关高次拔尖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意度调查显示,交叉学科学和跨学科学条件入最不意前十,跨学科研究生的意度也著低于同学科研的学生,明学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上的条件、源、平台还远不到位,即使有心依然无力。学校当以服国家核心,推本校研究生教育学科交叉融合,关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生的培养,针对国家急需的高缺人才培养需求整学科置布局和学科培养方案、配备师资程、提供所等,实现核心技的突破,更加直接服国家重大略需求。

 

  (三)以紧贴社会需求革新培养方案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高深专门的生用,高深专门往往具有前沿性、不确定性、多性,研究生教育要及跟上国家、社会、学科、行业领展最新需求。意度调查结示, 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设计与国家需求系日益密,但密程度依然有待提升,此,一方面要针对培养目需求革新培养方案,合国家与社会展需求整、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加思想政治教育,通老帮青、学等方式提高教师对最新党和国家动态认识、以及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群体革新培养方案,针对博士研究生、士研究生、学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跨学科攻研究生和本学科域深造研究生等不同型,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构,化研究生新能力的培养,深化研究生服国家的信念,推研究生教育多展,化研究生人才培养量。

 

  (四)以助力学生础强源供

 

  学校源是学生切身体会到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少学生反映,目前校园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学习场所及设备不能足学研究需求,希望能一步加校园基础设施建,增加学习场所、运动场所、科研所、教学所等,学生的生活增加便利。此外,国交流与合作、就、科研设备、校友源等也成研究生在意度调查中的热词。就研究生的最大力,于研究生而言,国交流与合作、就、校友源等能直接影响到自身就前景,十分重要。研究生教育当搭建更有力的源平台,一步化国际资源,深化就,拓校友源,拓展学生个人源,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年第4

  作者|文婷、建平(中国教科院助理研究

    友情链接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支持各版本浏览器© 2024 基础教育科研网 版权所有